
2025年10月30日上午,随着导流底孔闸门缓缓落下,河南省“十四五”时期启动的首个国家级重大水利工程——袁湾水库正式下闸蓄水。这一重大节点标志着袁湾水库开始发挥防洪减灾效益,淮河上游防洪工程治理翻开崭新一页。
作为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,袁湾水库工程总投资55.16亿元,是一座以防洪为主,结合供水、灌溉,兼顾发电、改善生态等综合利用的大(2)型水库。
这座横亘在光山县潢河上游的“巨龙”,总库容达2.43亿立方米,控制流域面积480平方公里,它的建成将改变淮河上游的防洪格局。


一、八年磨一剑的匠心独运
2017年我公司中标袁湾水库工程设计标,开展规划设计工作,历经八载春秋正式下闸蓄水,期间凝聚了设计团队无数智慧和辛勤付出。
设计团队相继完成了水文分析计算、工程规模论证和坝址比选等关键工作。在设计过程中,充分考虑了水库与淮河上游防洪工程体系的联合调度,通过建立洪水调度模型,进行了多种工况的模拟计算,最终确定了袁湾水库2.43亿立方米的总库容和1.21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。设计团队还结合当地材料创新性地提出了“均质土坝+混凝土坝”组合坝型方案,既适应了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,又节约了工程投资。同时,为了满足水库下游鱼类洄游的生态需求,设计了长达1.37公里的鱼道,该鱼道是我省枢纽工程中首座鱼道。
二、防洪为主的多功能枢纽
袁湾水库是淮河上游防洪工程体系的关键一环,根据批复的工程任务,水库建成后结合淮河上游防洪体系其它已建和规划工程,可使准河干流淮滨设计流量控制在7000m3/s以内,王家坝以上圩区的防洪标准由现状的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,使潢河下游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。这一防洪功能的实现,对当地居民生命安全和生活安心至关重要。
三、供水、灌溉与生态保护并重
除了防洪,袁湾水库还具备重要的供水、灌溉和生态改善功能。水库建成后,每年可提供城乡供水5040万立方米,解决近百万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问题,灌溉农田11.6万亩,为粮食安全提供水资源保障。
此外,水库利用城市供水和河道基流常年发电,利用灌溉和部分弃水季节性发电。电站装机容量为960kW,多年平均发电量274万kW·h,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。
四、数字孪生与建设模式突破
袁湾水库工程建设期间运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。水库建设同步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应用,搭建高保真三维数字孪生场景,实现实体工程与虚拟场景实时交互、深度融合。
工程采用温控防裂等技术,土坝段运用物联网+大数据智能碾压系统,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,也保证了大坝的安全坚固。目前,相关技术创新成果正在积极申报中。
五、为老区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
袁湾水库下闸蓄水是工程主体工程完工达效的重要节点,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稳经济促发展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。从2017年规划设计起步到如今下闸蓄水,八年的设计建设历程见证了这一重大水利工程从蓝图变为现实。
随着闸门落下,积蓄的水流将开始发挥它的多重使命——守护淮河安澜,滋润千里沃野,点亮万家灯火,为这片红色土地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。